超越危机

在复合危机时代重建领导力

当剧变来袭,即便最具前瞻性的组织也可能陷入生存模式。新冠疫情便是明证——面对不确定性,许多领导者采用指令式、自上而下的管理方式以重建秩序。这种本能反应在当时或许合理,但如今路在何方?

笔者与吉凯恩航空(GKN Aerospace)民用机体事业部高级人力资源副总裁玛丽莎·基斯穆尔(Marisa Kismul)展开对话,探讨如何超越危机应对模式,构建适应当今现实的领导力实践。

玛丽莎是谁?
作为全球顶尖航空供应商的人力负责人,玛丽莎掌管遍布全球制造基地与工程中心的人力战略。她以直率务实、以人为本的风格著称,在复杂的高绩效环境中持续塑造领导力、人才与文化发展。

从应激反应到深度反思
玛丽莎将疫情初期称为"变革加速器"——这是一场应激式领导力的终极考验。
"下午五点收看首相简报,五点半就要协同首席人力资源官与传播副总裁起草内部通告——即便我们自己也充满未知。"她回忆道。
"这种转变可以理解,毕竟人类从未经历如此危机。员工需要明确指引,但若持续这种模式,我们将扼杀创造力并削弱团队自主权。"

持续的危机催生了意外后遗症:领导者不愿放权,团队习惯等待指令。"领导力肌肉面临萎缩风险,"玛丽莎警示,"某些情况下,领导者过度依赖人力资源部门。而我们的使命正是培养卓越领导者——现在必须彻底转向这一目标。"

重拾领导力根基
玛丽莎指出,教练辅导、沟通艺术与反馈机制是亟待重建的核心能力。这绝非简单回归基础,而是质的飞跃。
关键在于思维转型:
"我们正推动领导者离开生产一线,投入沉浸式发展体验。新团队领导力框架一日成形,但攻坚才刚开始——我们要证明:忽视领导力发展的代价,远超培训投入成本。"

她摒弃数字化平台与自助式学习模块,力主由内外部专家协同推进实战培养:
"例如首席财务官亲自授课,解析盈利逻辑与亏损根源。这种业务情境教学能真正提升商业洞察力,我们正通过影响透镜锻造领导力。"

复合危机中的领导力
当今运营环境由多重危机交织定义——供应链波动、地缘政治紧张、宏观经济逆风。领导者必须在复杂中保持决策力。
"我们称之为'在灰色地带前行'。世界不再是非黑即白,关键在于承担责任、在模糊中果断抉择、保持敏捷。"

仅某产品事业部就在中印墨土四国设厂,地缘平衡需持续校准:"制造基地选址?关税风险管控?客户需求响应?没有完美答案,唯有快速做出明智决策。"

人力资源的破局使命
对人力资源部门而言,信号清晰:必须从支持者转型为驱动者。
"我们过度依赖自助学习,甚至将其作为借口。表面推进人才培养,实则敷衍了事——这种模式行不通了。"玛丽莎直言。

她的团队正重组现有资源——非颠覆重建,而是加速精准执行:"我们清晰掌握人员履历与发展需求,正实现内容与需求的精准匹配,拒绝任何拖延。"

被高估与被低估的要素
玛丽莎犀利点评领导力领域的浮华泡沫。譬如"快速失败"理念令她警醒:
"失败需要代价。我认同从错误中学习,但反对鲁莽试错。我们需要可控的学习机制——智慧地失败,而非盲目求快。"

她也警惕人力资源过度专业化:职能壁垒将导致"技能退化"与业务脱节。相反,组织更需要具备适应力的通才——能驾驭变革而非被其吞噬。

而被严重低估的要素?稳定性。
"我们痴迷于晋升。但频繁变动会制造混乱。有时企业最需要稳定高效的团队——尤其历经近年动荡之后。"

核心洞见
玛丽莎的思考折射出领导力发展的深刻转向:从理论化、自上而下的培训,转向实战化、以人为本的能力建设。在复杂性定义的时代,真正的领导者需具备三大特质:在模糊中决策的魄力、扎根业务现实的定力、通过清晰自信的沟通持续建立信任的能力。

正如玛丽莎所言:"培养卓越领导者是我们的天职。我们必须即刻行动。"

ChapmanCG视角
我们注意到全球人力资源领袖的共鸣:过去数年的"遗产"使领导者疲于奔命——非因意愿不足,而是变革洪流过于汹涌。在复杂性中引领航向、紧贴业务脉搏、建立深度人际联结的能力前所未有地重要,众多组织正以崭新能量重建这些能力。

玛丽莎倡导的实战化、以人为本的领导力发展路径令人振奋——她坚信有效培养未必复杂。市场反馈印证了这一观点:真正赢得人心的领导者,正是那些为团队注入清晰方向、人文关怀与商业认知的引路人,尤其在前路未明之时。

人力资源部门在这场转型中扮演着关键角色:并非增添喧嚣,而是为领导者重建腾飞的空间、工具与信心。